按照“五个一”政党协商模式,全年完成9次专题政党协商,提出的各类意见建议均得到积极有效落实反馈。
深入实施政府部门和民主党派对口联系制度,市级各民主党派与市政府28个部门建立了对口联系。全市近百名民主党派成员作为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和教育、监察、税务等政府部门的特约人员,在开展民主监督、推动各项事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知联会、网联会、新联会等广大统战成员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深入企业、乡村,助推发展振兴,形成了一股股特色鲜明、作用明显的青春力量!
三、美丽阵地:激发基层动能
把构筑全面、立体的统战阵地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的重要抓手。

“党外人士之家”区县(市)全覆盖
按照《绍兴市民主党派县级基层组织建设规范》,不断深入推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党外人士之家”(党外人士服务中心)实现区、县(市)全覆盖并全部建成启用。党外人士服务中心面积均超过500平方米,为各党派开展会议活动、社会服务、陈列展示、联络联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以标准化建设为手段,促进基层民主党派组织的内涵建设,大大提高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参政党建设的高度重视。
民营企业统战工作站,将统战工作阵地扎根于民营企业中,是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站不仅有固定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还有一系列标准化、品牌化的工作服务机制,旨在将广大党外人士联合起来,为企业发展凝聚最大人心,汇聚更大力量。目前,绍兴已经在112家民营企业建成统战工作站。《浙江日报》头版专题报道绍兴的经验做法。
同时,各级乡贤馆、侨之家遍布古越大地,为弘扬新乡贤文化,凝聚新乡贤人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美好交接:打造更强队伍
在市委的重视下,各民主党派市委会顺利换届。换届后的领导班子综合素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代表性等进一步优化,为巩固和发展绍兴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同时,结合数字化改革要求,完善各类党外代表人士基础信息库,实现100余名党外代表人士入库,基本实现动态科学管理。
开展无党派人士登记认定及调整充实工作,制定发展计划并统一建库,已登记认定无党派人士300余人。健全市知联会、网联会、新联会内部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社团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举办全市民主党派、知联会、网联会、新联会骨干培训班、全市民主党派新成员培训班、全市党外干部培训班和2021年市级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读书会,指导和带领近百余名党外知识分子积极开展“追寻先烈足迹、凝聚奋进力量”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广大成员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两个维护”。
据统计,全年市、县两级共培训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800余人。

各民主党派市委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合影
五、美丽场景:标准化数字化
全面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数字化改革契机,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不断开创绍兴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
积极推进“民族E家亲”应用场景建成,已被列入省民族工作领域综合应用场景“揭榜挂帅”试点单位。

举办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在文理学院、市社院、大禹纪念馆、宣侠父故居等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基地和教育基地培育工作。

诸暨市大唐街道柱山小学荣获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培优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不断拓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覆盖面。扎实推进“双百村结对行动”,做好项目帮扶与资金拨付,助力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研究制定全省第一个宗教场所市级地方性标准规范:《宗教活动场所建设与管理标准》,配套分类实施分级评价办法,以标准化促进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规范化,提升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水平,推进宗教团体建设,不断夯实宗教领域基层基础,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宗教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样板。
指导开展“多彩浙江,民间民俗”浙江·上虞孝文化节等活动,组织开展“五教同心行,奋进新时代”——绍兴市宗教界代表人士宗教中国化研修班和“再走革命路,寻源中国化”主题调研活动,不断推进绍兴宗教中国化进程。
六、美好联动:激发回归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