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多党合作
 
 
嵊州农工党:同心聚力绘就贵门乡村振兴新画卷

信息来源:农工党绍兴市委会 日期:2025-06-09 16:16 浏览次数: 字号:[ ]

当健康服务走进偏远山村,当知识之光点亮乡间课堂,当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生机,农工党嵊州市委会坚持“当地所需,党派所能”的原则,在贵门乡这片热土上谱写了一曲“以人才之力 汇聚党派之智”助力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2018年6月以来,农工党嵊州市委会充分发挥界别优势,整合医疗、教育、文化等资源,持续提升品牌“辨识度”,探索出一条民主党派服务基层、助力共富的特色路径。


健康护航:从"看病难"到"家门口的专家号"

"多亏了农工党的专家,让我这老毛病终于有了着落!"贵门乡吕大伯激动地说。去年,他在下沉义诊中被查出多发性肾结石,通过绿色通道及时接受了进一步治疗。这样的故事在贵门乡并非个例。

针对山区群众就医难问题,农工党嵊州市委会精选26位名医党员组成助医团队,对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以“看病治病一村不漏,送医送药一户不缺,卫生保健一个不少”理念,为山区百姓拓宽健康之路。在乡卫生院开设“农工党名医工作室”,名医党员定期坐诊,同时联同卫生院医务人员到更偏远的山村入户送健康,有效弥补偏远地区医疗服务短板。农工党省委会、绍兴市委会专家名医,联合嵊州市委会名医党员组建省市县三级名医社会服务团,每年春秋两次下沉开展大型健康惠民下乡活动,促使“送医送药”为主的单纯医疗服务转变为“集保健、医疗、文化”为一体的综合健康服务。

七年来,累计开展大小义诊讲座40余场,受益4000余人次,足迹遍布玠溪、丰潭、雅安、叶村、周溪、八宿屋、叶村、屏岫等8个偏远山村。更可喜的是,通过持续帮扶,培育乡村副主任医师1名,借助“名医工作室”+上级专家下沉契机,贵门乡卫生院的诊疗水平显著提升。


图1:2021年6月5日在贵门村文化礼堂开展2021年环境与健康宣传周之义诊活动.jpg



教育扶智:从"山区教育的涓涓细流"到"课堂里的星辰大海"

一场突如其来的滂沱大雨,浇不灭党员名师们助教的热情。在电闪雷鸣中,早上8点,助教团队准时抵达贵门乡中心学校。来不及休息,党员名师们马不停蹄地为上课做好准备。8:30,上课铃声响起,一堂堂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公开课呈现在观摩师生们眼前。这一刻,雨不再是阻碍,而是这场特别的送教之旅的见证者。

陶艺社里,一群“泥娃娃”正围坐在陶艺台边,他们的小手在泥土间穿梭,仿佛穿越时空,与宋代匠人智慧对话,共同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文化记忆。作为响应浙江省“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课改项目,如何把劳动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整合,党员韩纪兰老师和王亦敏老师的专业洞察为学校宋韵文化课题组解答了在研究过程中遭遇的疑难问题,激发了团队的思维活力,使研究路径更为明晰。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很多……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农工党嵊州市委会聚焦山区教育短板,组织35位名师名家名企党员成立助教团队,以综合性助教活动为平台,回应贵门乡中心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求,打破学生素质成长的环境壁垒。市委会安排10位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党员,下乡开展课堂教学展示、说课评课、教师论坛、读书讲座等教研活动。帮助学校成立全市首个乡镇古筝社团,开办体育中考专业辅导课,开设法制教育、急救技能、青少年心理健康等主题讲座。发挥湃肽生物、兰特电器、欧赛电子等企业家党员公益热情,设立“农工党·湃肽奖教基金”,开设陶艺特色课程,为助教添翼。

七年来,通过18次风雨无阻的助教活动,指导师生参加各类比赛评比获奖200余项,其中绍兴市级8项;达成助教团队与8名农村教师师徒结对,教学相长,彼此赋能,目前已有2名徒弟被评为嵊州市教坛新秀,1名获评“最美班主任”。古筝社团学生连续两次荣获全市中小学艺术节二等奖,毕业班体育中考成绩名列全市26校前茅,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奖教基金累计奖励师生80余名17.2万元,捐赠古筝、非洲鼓及其他教学设施、书籍等价值10余万元,为山区孩子点亮希望。七年来,学校教研氛围日趋浓厚,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让每朵山花尽情绽放。


图3:健康知识进学校.jpg



文化润心:从"记忆碎片"到"活态传承"

在贵门南宋古书院——鹿门书院,一曲悠扬的《贵门新风迎贵人》引得观众阵阵掌声。这首由书院孩子们表演的越歌,已唱成贵门文化的新名片。

农工党党员吕群芳老师以汉字课程为笔,赋予学生童年生命底色,84期公益游学播撒无数阅读种子。农工党党员杨芳医生穿梭于山间、林地、田野,在本草课程中弘扬中草药文化,让中医药的鲜活生命力扎根孩子们心田。千年鹿门书院游学活动,朗朗书声传承文脉串联古今。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农工党嵊州市委会聚焦乡村文脉,2018年6月重启千年书院,传扬宋韵传统激活力。围绕“书院文化”深入挖掘整理本草、汉字、节气、民间智慧、清廉家风等当地优秀文化传统,结合宋韵文化中的相应诗篇进行汇编,为书院课程积累丰富素材;重启鹿门书院,开设鹿门讲坛,开展每月一期的“书院本草”、“书院节气”等主题课程;组织“行走古村落,寻访民间艺术”主题游学活动,打卡贵门传统古村落和自然景观;汇编《鹿门书声》原创诗歌集,培养爱国情怀,体验传统文化,积累文化认同。


4.jpeg


市委会成立“宋韵文化”领读者团队,开展宋韵文化研究,以节日为线,举办“过个宋韵年”“闹个宋韵春”等主题文化活动,将本地节日氛围与宋韵文化底蕴有机结合,展现宋韵文化传承千古又历久弥新的魅力;组织短视频拍摄团队,精心整理加工每一场活动的精彩影集,制作贵门“书院·宋韵”文旅宣传片,借助微信、抖音等网络媒体平台,以图文视听等多元形式,助力贵门山水人文与宋韵文化走入更多人的视野,增加贵门乡土文化与宋韵文化的曝光度和知名度。

市委会努力助推美丽贵门建设,在上坞山种植樱花苗500株,助力培育樱花带网红打卡地;党员裘冬梅编写出版《贵门,白云生处人家》散文集,发表《木作坊》、《神算子》、《茶笋帖》等儿童文学作品宣传贵门;浙江省油画院设立“之江同心、美丽共富”贵门创作基地,举办“之江同心、美丽亮富”油画展,用美育事业助力共同富裕。

七年来,累计举办亲子、启蒙、国学和家风教育等活动百余场,师生家长参加人数达5000余人次,整理“鹿门书院的传说”申报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助书院获评“书院中国2019年度十大项目”称号;对接央视平台,连续三次报道展示鹿门书院宋韵文化和贵门乡土文旅资源。今年五一假期期间,鹿门讲坛公益游学活动更是直接作为全乡沉浸式游园主题活动之一,直接带动参与乡村文化旅游,以文化魅力激发乡村活力成效得到属地政府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认可。


图5.jpg


回望贵门乡的蜕变之路,农工党嵊州市委会社会服务工作实现了两个坚持三大转变: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坚持资源整合,联动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形成帮扶合力;服务内容从"单项输出"转向"系统赋能",服务方式从"阶段性活动"转向"常态化机制",服务效果从"输血帮扶"转向"造血培育"。未来,将继续推动社会服务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农工党智慧和力量。

当健康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当知识之花开遍每一寸土地,当文化之根深扎每一片心田,农工党人与贵门群众共同绘就的这幅乡村振兴画卷,正展现出越来越动人的色彩。这不仅是社会服务的成果展示,更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越性的生动诠释。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